大力发展智慧旅游 加快推动新型消费
www.sfla.gov.cn  2020-11-05 10:19:51  文章来源:中国旅游报 

    智慧旅游发展使得旅游消费呈现出智能化、网联化趋势,其对消费扩容提质的作用越发显著

  □ 特约评论员 张苗荧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发挥新型消费的重要作用,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促进经济企稳回升。《意见》强调发展智慧旅游,提升旅游消费智能化、便利化水平。

  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传统消费模式遭遇瓶颈,而围绕传统消费领域的转型升级正在快速推进。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9中国数字文旅发展报告》显示,在我国数字文旅推进下,智慧旅游发展潜力巨大。这一发展态势正在改变文化和旅游产业生态:深度体验替代浅层观光,情感消费超越物质消费,AI与VR旅游、数字旅游体验馆、网络直播等激发了大众旅游需求。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多地开启智慧旅游:云端游山西、云端游浙江等云端旅游红火,基于5G技术的数字体验、VR全景虚拟旅游纷纷亮相。如“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推出“良渚数智体验馆”,很受游客青睐。游客通过VR虚拟技术穿越到“良渚古国”,与“良渚先民”一起狩猎捕鱼,在沉浸式的互动环境下获得真实感的体验。湖南张家界黄龙洞景区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在假期正式投入使用,长假期间游客满意度达到96%以上。

  智慧旅游发展使得旅游消费呈现出智能化、网联化趋势,其对消费扩容提质的作用越发显著。

  首先,发展智慧旅游有助于形成更多文旅智能消费业态。如AI+文化产业+文化遗产+旅游,特别是AI与非遗融合可以让更多传统文化通过旅游载体进行展现与复兴。要构建业态复合的文旅消费集聚场所,在文旅小镇、历史文化街区、艺术街区、博物馆、演艺剧场等规划中,融入科技元素。

  其次,发展智慧旅游有助于提升智能服务水平。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同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进行高效的数据分析、客流疏导和景区服务;精准进行游客画像,实现游客消费的智能化匹配;以数字化提升景区景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服务质量与水平。

  再次,发展智慧旅游有助于实现游客便利,降低游客成本。智慧平台建设、智慧系统的运用以及智慧景区建设,使得电子票务、在线文娱、智慧营销和数字化旅游信息服务等日益普及与完善,这些都会减少游客的时间成本,使得游客购买与消费更加便捷,带来更高的旅游性价比。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旅游进一步融合,智慧旅游正在向深度与广度发展。智慧旅游发展之路今后怎么走?《意见》蕴含相关发展路径的“密码”,值得潜心解读:

  第一,发展信息化基础。《意见》提出要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大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就智慧旅游而言,需要破解由于基础设施不足产生的供给短板问题。今后需要加快基础网络建设与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景区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加强景区安全服务管理,提升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第二,重塑文旅产业链。《意见》提出要推动智能化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推动“互联网+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新技术快速渗透到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域,需要建立文旅融合的产业链,对此进行整合、深度拓展以及横向拓宽,打破行业产业链的藩篱。与此同时,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向智能化创新方向发展。大数据基础上的人工智能作为驱动力,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智慧旅游中,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和虚拟现实将逐渐成为主流,进一步提高行业服务效率与水平。

  第三,落实政府产业政策。《意见》提出,经过3至5年努力,促进新型消费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此次国办印发的《意见》以及前不久颁布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等政策,都体现了对新型消费快速发展的重视。随着这些重要的产业政策落地,将给智慧旅游发展带来巨大利好。今后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在各项政策措施以及法制配套下,助推智慧旅游蓬勃发展,进而带动消费增长。

  第四,完善相关标准规范。《意见》提出,要健全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新型消费标准化建设,支持和鼓励相关组织研究制定新型消费的服务标准。随着新技术在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应用越发广泛,其面临的标准缺失问题日益严峻。当下,智慧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已经箭在弦上,必须高度重视一系列标准体系建设。无论是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还是智慧景区、智慧企业都要重视标准制定与数据共享;加强评价体系建设,确立以游客满意、监管高效、企业增益的原则,引导文化和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农垦旅游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58930911、010-58930935  传真:010-58930911
电子邮件:nkxh2010@sina.com 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B座九层
邮编:100097
京ICP备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