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光带来好日子 长春打造乡村旅游样本
www.sfla.gov.cn  2021-04-22 09:36:50  文章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雪芙

    柏油路沿着田地延伸,黑色琉璃瓦搭配白色院落,小石村满眼江南风韵;连绵的青山脚下,清澈的小南河水沿着马鞍山村静静流淌,关东特色的民居建筑错落有致;大棚蔬果长势喜人,山水田园相得益彰,在陈家店村,游客正品尝着蔬菜棚室里美味的草莓……在长春,一个个生态好、环境优的乡村正敞开门迎接四面八方游客的到访。

    近年来,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与“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长春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及《长春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产业融合、城乡融合“两大基地”改革,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动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从“开山卖石头”变“护山卖风景”

    随着乡村题材电视剧《鲜花盛开的山村》在央视开播,无数游客走进改电视剧取景地长春市九台区土门岭街道马鞍山村。剧中从“开山卖石头”到“护山卖风景”的乡村发展之路正是马鞍山村实现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马鞍山村是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包保村落”,经过多次调研,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确定了马鞍山产业发展脱贫的主导思想。自2016年以来,依托山水资源,马鞍山村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抓住“三块地”改革契机,走出了一条“保护生态与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的振兴之路,成为长春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据马鞍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杨胜利介绍,近年来,在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大力帮扶下,马鞍山村采取“村集体+企业+农民”的模式,利用村民闲置住宅打造民宿旅游,引进了氿遇田园综合体、“一分田”菜园、长吉游客中心等一大批文化和旅游项目。“一山一田一馆一民宿”,马鞍山以“休闲观光、民宿体验、生态农业、康养度假、红色文化”等产品为产业支撑,形成区域性乡村旅游产业链条,打造出一个都市避暑旅游休闲胜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马鞍山村的乡村旅游越来越旺,每逢节假日,马鞍山的民宿常常供不应求,游客纷纷走进青山绿树间,感受原生态的乡土文化。“目前,马鞍山村在建的旅游项目计划投资54亿元,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乡村振兴学院、如美乡村等旅游项目已经相继投入运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20年,马鞍山村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杨胜利说。

    泥土变花海 乡村变“香”村

    在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潭镇友好村里,游客登顶观景平台眺望,将花海农庄尽收眼底;坐上小火车,伴着悠扬的汽笛声徜徉花海,景色美不胜收;参观乡村博物馆,体验东北农耕民俗文化,感受乡村旅游的魅力。

    彼时的“友好北沟”还只是一个寻常阡陌、素面朝天的小村落。近年来,友好村抓住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契机,实施“友好北沟”改造工程,擘画了“东部民宿集聚、西部商旅带动、南北侧风光游览、中部传统村落留痕”的特色文化和旅游体验综合体。现在,乡村变景区、农舍变民宿、田园变公园,友好村蝶变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我们打造了纹绣、乡愁、彩虹三片花海。每到盛夏时节,百日草、波斯菊、醉蝶花等20多种花卉竞相开放,吸引大批游人。”据友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金荣介绍,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府与友好村共同打造“美丽花海”项目,流转征收土地300公顷,投入资金1亿元,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的玉米等农作物种植发展花卉、中草药种植和乡村旅游产业。搭配花海“橡果农庄”项目,将“观光旅游与健康休养”组合起来。同时,开发占地30公顷的湿地公园、东北亚国际康养及民族风情文化展示园、“乡愁记忆展示区”等项目,多措并举、互补融通,共同描绘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风情画”。

    花园似的家乡,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也真正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含义。目前,村里正在修建各种游乐设施,也准备让更多乡亲们参与到餐饮、民宿的发展中。“今年我们鼓励老百姓,发展‘庭院经济’,让老百姓在土地流转之后有更多额外收入,有事可做。”马金荣说。

    农旅融合开新路 果蔬飘香引客来

    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一条条宽敞的柏油路、一栋栋现代温室大棚……走进长春市农安县嘉和社区,刻有“陈家店”三个大字的巨型石碑映入眼帘,整齐划一的居民楼、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让人眼前一亮。

    “从2011年开始,陈家店村通过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现在有92%的村民已集中入住嘉和社区。”陈家店村党委书记付升学说。谁能想到,16年前,陈家店曾是有名的“负债村”。而如今,有着“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近百项荣誉称号的陈家店村集体固定资产达2亿元,村GDP位列全县之首。

    村民如何富,找准方向是关键。据付升学介绍,近年来,在各级组织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下,陈家店村大胆创新,实行集体经济运营,改变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党委+公司+合作社”的“1+2”新模式。目前,陈家店村已初步建成农作物展示区、动物养殖区、蒙古大营、黄龙寺、智能温室、农产品加工、国家级职业农民实训基地、餐饮住宿区等,大力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以农业为主体,工业、服务业相协调的经济结构。“陈家店村现有近300栋温室大棚,以种植食用菌、绿色蔬菜、木瓜、草莓等为主,每年来采摘的游客达到10万人次。一开始陈家店主要发展农业,现在我们结合一产,逐渐壮大二产和三产,最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付升学说。

    近年来,在不断完善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农安县打造了陈家店农业观光园、山泉湖旅游度假村、春江堰家庭农场等各类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安县旅游管理中心主任王晓威表示,下一步,农安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以发展全域旅游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现农安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文章

中国农垦旅游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58930911、010-58930935  传真:010-58930911
电子邮件:nkxh2010@sina.com 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B座九层
邮编:100097
京ICP备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