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解决三多三少问题
www.sfla.gov.cn  2019-07-01 13:51:20  文章来源:中国旅游报 

    乡村旅游之于乡村振兴的意义毋庸置疑,但当前乡村旅游存在“三多三少”问题,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建议引入“微旅游”等新理念、新做法,推动乡村旅游科学发展

    黄渊基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县。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休闲度假、田园观光和农事体验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给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结合当前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以及实际调研,笔者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笔者以为,乡村旅游之于乡村振兴的意义毋庸置疑,但当前乡村旅游存在“三多三少”问题,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建议引入“微旅游”等新理念、新做法,推动乡村旅游科学发展。

    第一,乡村旅游怎么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都较为关注的话题。党的十九大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其中三次提到乡村旅游发展:一是在产业兴旺部分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二是在生态宜居部分指出“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三是在生活富裕部分又指出“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工艺。”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无须赘言。

    第二,当前乡村旅游怎么样?总结概括当前乡村旅游的现状和不足,总体可以用“三多三少”来形容。

    一是谋划多规划少。各地都高度重视发展乡村旅游,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文件,有力促进了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谋划阶段,缺乏全域性、整体性、系统性和长远性的旅游规划。一些乡村旅游点虽然搞得不错,但是没有科学、长远设计,可能“看上去很美”而“掉下去很惨”。建议高起点、高标准、超前性,科学编制乡村旅游的目标规划、项目规划、业态规划,使乡村旅游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协同共进。

    二是品类多品牌少。目前的乡村旅游,有景区景点,有种植养殖,有餐饮住宿,有休闲度假,有吹拉弹唱,有吃喝玩乐,“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都具备,品类不可谓不齐全,但是真正形成品牌的有多少?卖点不在多而在精,有叫得响、推得出、卖得好的品牌,才能形成品牌效应。

    三是融入多融合少。融入、融合是有区别的,怎样才是融合?我们可以通过广西桂林王城景区案例来看——景区内设置了一个极具特色的科举体验区,游客可以亲身走进贡院、提笔答题,考试后会宣布“状元、榜眼、探花”并发放“圣旨”,只要支付一些费用就可以把“圣旨”带回去,很多游客欣然接受——这就叫融合。现在很多乡村都有农事体验项目,吸引游客采摘、购买瓜果蔬菜,这还只是融入。但是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流行吸引市民、游客到郊区“认养一片地”,闲暇时可以体验农事,忙时可以通过手机远程管理——这就是融合。

    第三,乡村旅游怎么办?现在有业界人士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叫作“微旅游”。这个概念值得在乡村旅游中推广。“乡村微旅游”,总结起来应该做到三点。一是做好设计,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立足于全域旅游,做系统性规划、布局长远发展。要完善支持乡村微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制定有关土地、项目、资金、财税、金融、人才、考核等系列制度和措施。同时,要强化品牌意识和宣传意识。二是搞好服务。任何旅游,做到最后就是文化和服务的竞争。游客看到的、吃到的、买到的都是有形的、可复制的,但文化和服务是无形的、在一定程度上不可复制的。因此,乡村微旅游要在提升服务质量、文化内涵上下工夫。三是抓好经营。乡村旅游与景区旅游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乡村旅游业态的小微性。小微乡村旅游业态如民宿、农庄、乡村营地、艺术空间、研学基地、乡村婚恋基地等,因其个性化和体验性,更容易受到新兴旅游者的追捧。乡村旅游发展要适应散客化发展趋势,瞄准小微市场,对旅游产品进行精雕细琢,开展定制化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农垦旅游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10-58930911、010-58930935  传真:010-58930911
电子邮件:nkxh2010@sina.com 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B座九层
邮编:100097
京ICP备0000000